行動與成果
我們相信
能源轉型必須以社區為核心
所謂社區能源,就是在地人擁有能源決策權,由地方起而當責、Take Ownership。這不只是投資擁有產權,更是奪回地方對能源系統的主體性與主導權,我們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編寫社區能源手冊,希望爲社區自主參與能源點亮行動的火苗!

與農友共同探尋能源自主之路
1. 農村能源自主選項
我們與在地農友一起討論光電可以如何走入農村?是自家屋頂、農業設施申請結合綠能、亦或是一群人共同開發社區能源。
2. 資金籌措與商模
可以不選擇直接出租空間給光電商開發嗎?我們逐條分析自籌款項建置與申設的可能途徑,並討論現行機制流程的瓶頸點並尋找解方。
3. 法規與制度分析
農地具有公共財的特質。我們倡議法規與制度應支持以農民為主體的農電,讓有志從農者,能以專業農的身份繼續留在農村。
4. 農電新模式
我們分享國際農電結合相關制度與實作經驗,並透過訪談整理農友意見、農業現場的需求與挑戰,共思以農民為主體的農電新模式。
厚植國際網絡、促進經驗交流
為了降低光電開發的用地競合與環境衝突,我們持續借鑑國際經驗,與美、德、法、意、日等多國重要成員建立友伴情誼,尋思農電在台灣發展的路徑。

參加全球農電大會

與日本獨立智庫ISEP互訪

歐洲農電案例交流

與美國能源署智庫NREL互訪

環社檢核:從倡議到實踐
地面光電缺乏環境衝擊處理機制,本會與夥伴組織共同倡議「環境與社會檢核」獲經濟部允諾納入漁電共生。當時已在申請程序的提案者泓德能源遂自願配合,委託我們執行以為示範。

二次林地的開發合理性評估
我們接受力暘能源的委託,針對花蓮鳳林一處國產署造林地進行生態概況評估,希望透過環境規劃工具的應用,建立生態基線、侵擾程度評估的客觀論據,引導提案者將衝擊減緩方案納入選址與規劃考量。

屋頂光電:公民自主的基地
光電的整體裝置容量因政策推動而有大福增長,但家戶屋頂光電卻一直未能有效擴展。為了解屋頂光電的問題,我們邀請睿禾能源贊助合作,以嘉義縣市為研究對象,探討政府的綠屋計畫為何無法有效落地,分析家戶屋頂發展光電的需求。

地面光電的選址與規劃
農地可以有條件種電嗎?又該如何審理?許多國家容許農地暫借、期滿回復農用,近年則鼓勵農電共生、一地兩用。我們接受寶晶能源委託,希望呈現出提案前期如何做好前期自評、共融規劃及在地溝通的操作方法。